假狗与真狗,都代表了百姓的虔诚,老天会一视同仁的/老年小学读《老子》005
因一个狗字,老子被很多人误解了。刍chú狗,古代祭祀天地时用草扎成的狗,这在天地来讲跟真狗一样,而老百姓也希望如此。可为什么还产生了误解呢?在我看来,原因还在于不仁一词。其实,仁,是二心,有分别之义,而老子遵从的是天道,以及随之而来的,是遵道而行,因为道可道,也就是圣人可以遵照天道来治理国家,这种尊道而表现出来的就是德,德行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吧。在后面老子有论述:道、德、仁、义、礼。这样,仁,在老子看来并不是最好的圣人之道。其实在佛教里,无分别心,才是最高的般若。
说明一下,在春秋战乱时期,老子写的五千言,主要是写给掌管国家的君王看的,这里的圣人,并不是今人所理解的独尊儒术之后的儒学之圣,指的是古代君王。但因为论述的是古代之事,今天的我们也不必站在古代君王的角度思考问题了,而可以把圣人当作组织管理者,而组织一词仅限于《组织行为学》里的概念,不要与日常口头上的组织一词相混淆,通俗一点,可以具体说一个公司就是一个组织,而公司的董事长,甚至于一个家庭的家长,也可以看作“圣人”——如果您希望家庭也能得到道的滋养的话;此外,由于公司或生态系统甚至于天地,抽象出来,又都可以用系统一词来概括,而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是由八大系统构成的,我们每一个人当然可以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一个小宇宙来观照和调理——做自己身体的管理者即自己身体的‘圣人’,这样来读《老子》才有实际意义,不必云里雾里空谈玄之又玄,重要的是有没有受到启发,您说是不是?
第五章 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(这里的不仁,可以理解为没有分别,没有二心,是一视同仁。同时,也是警示君王,上天对于君王也是一样的,因为这里的万物,就包括君王在内的。效法天道就有好报,背离天道,君王一样要受到雷劈) 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(这里的圣人,是指古代君王,再强调一下:不要从狗和仁这两个字的字面上,用今人之心去度老聃之腹undefined)
天地之间,其犹橐(tuó)龠(yuè)欤?(橐龠,古代风箱)
现代风箱与古代风箱有所不同
虚而不屈,动而愈出。(今天风箱用木箱的多,古代是用皮囊,所以虚空状态,我理解为吸进风之后,皮囊中空鼓起而不屈。要观察风箱的工作过程,是没有条件了,但回到人的呼吸状态上来做个类似的体会,即快速不停地吸气……看看会是怎样的情况。另外,从整个一生来讲,人的呼吸总次数,也是有定数之说的,所以下面一句数穷的数,可当作定数来领会)
多闻数穷,不若守于中。(也有版本是,多言数穷。我的理解是,闻是进,言是出,进而多言代指发号施令。因此我认为,用闻比言好,这里老子是观察风从风箱进出的过程而产生的联想。联想到君王本应该是悟道者,是遵道而行才对,而实际上,是身边有所谓的太师之言,多闻之后,自然也会发号施令。而热衷说教而发号施令,跟遵道而行,行不言之教相比,要差太多了,甚至可能是背离天道的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