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,就不用多说明了,可以查百科。用沌,主要是强调混沌之态。这应该也符合这一章中的行文逻辑。
 沌呵,其若朴; 混呵,其若浊; 沌和混,老子先说沌,大概也是通过行文的方式来表达混沌之态,是动态变化的,即阴阳互变。而混,与浑是通用的,所以说浑沌也是可以的。在这里,单独说明沌和混,不如领会混沌之态要好。 混沌之态,可以往大的方面看,即:天地未形,混沌未开,万物未生”时的“无极状态”和“混沌之时,阴阳未分”的奥妙之态;也可以往具体的对事物的判断上来看,如:以股票为例,以牛熊分界线走势为基础,来判断是涨是跌——也就是阴阳未判之态,实际上不可能根据所谓的牛熊分界线来判断,因为它是人为界定的,并非符合实际,只是用它为例说明,体现一下发散思维。同时也说明,不要拘泥在文字的表面上,来理解“沌呵,其若朴;混呵,其若浊”。浊,不能理解为污浊。这要结合下面一句“浊而静之徐清,安以动之徐生”来理解。
要说明一下,与混沌一词相关,后面加上无知二字,即混沌无知,容易让人对混沌产生误解,也容易对无知一词产生误解。不过,这时用蒙昧无知,跟混沌无知对比一下,就知道两处的无知是不同义的。前者,可以看作“万物未生,阴阳未分”,具体就不多说明了。
先将混沌之态作个大致说明,主要是为理解“浊而静之徐清,安以动之徐生。”作准备。这个下次再扯了,不急,慢慢来,就像这一句里的“……徐清……徐生”的徐,就是慢的意思。现在,再完整看一下这一章的内容。
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,微妙玄达,深不可志。 夫唯不可志,故强为之容,曰: 豫呵,其若冬涉川; 犹呵,其若畏四邻; 俨呵,其若客; 涣呵,其若凌释; 沌呵,其若朴; 混呵,其若浊; 浊而静之徐清,安以动之徐生。 保此道者不欲盈。 夫唯不欲盈,是以能蔽而不成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