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纪的纪,在上面最后一句话里把它打成记字了。很多解读,都把纪解读为法则、准则,纲领、纲纪,或运行规律等等。我在最后一句,一是把字打错了,二是,顺着对“执今之道,以御今之有,能知古始,是谓道纪。”的理解——当然跟一般解读有所不同,就说,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开端。其实,查百科,纪的词义有很多,真的拿不准在这里应该是什么。只是觉得,翻译成白话文诸如运行规律之类,也说是说,变成了“道的远行规律”,听着还是有一点别扭。我的理解是,道这个字本身,就含有规律之义,但在5000言里并没有这样去定义它,因为一旦定义,就脱离了老子所说的“道”的本义了。老子,只是时不是地,说一段关于对道的理解和思考,以打比方的方式,一步一步描述他对道的理解,以及遵道而行的悟道之人是怎样的——在下一章就是说悟道之人是怎样为人处事的,不防先欣赏一下。
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,微妙玄达,深不可志。夫唯不可志,故强为之容,曰: 豫呵,其若冬涉川; 犹呵,其若畏四邻; 俨呵,其若客; 涣呵,其若凌释; 敦呵,其若朴; 混呵,其若浊; 浊而静之徐清,安以动之徐生。 保此道者不欲盈。 夫唯不欲盈,是以能蔽而不成。
今天,还是回到把字打错的事上,再强调一下,这也间接说明《老子》从二千多年前传下来,出现错字少字等应该是很正常的,本来它是没有标点符号,也没有书名,甚至作者是谁,都是后来考证出来的。道德经,是后人取的书名,而且道与德,跟现代人口头上的道德二字是三回事,道是道,德是德。在这一章中,不同版本差异也很大。就是“执今之道,以御今之有,能知古始,是谓道纪。”这一句里,我所选的版本,是执今之道,而其它版本就是执古之道了。
这一句话怎样去理解,也是因人而异。我在这里的理解也不一定对,我有这种理解,还是受罗大伦博士解读时的启发。不过,我说不一定对,指的是我表达得不对。如果,用举例的方式,帮助领悟,那可能要好一点。
|